普通人的自述

Posted by Sutdown on September 30, 2024

小时候,对事情都只有些许模糊的认知,每天一块钱,还能悄悄留五毛和我的弟弟傍晚在回家的路上买点零食,比如一毛的糖果或者辣条;也会有几个好友,在某个大石头附近当作一个秘密基地,那时网络还不怎么发达,虫儿飞,荷塘月色就是那时接触的最多的音乐。

13年,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。

那一年,从乡下的小学校去到了市里私立小学,同村那年因为学校的招生,去了三四个人吧,后来陆续的,有因为学费,也有因为跟不上各种原因,留下的只有我一个。

那几年说不上快乐,比如因为想家和不适应基本上每天都在哭,比如因为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总是遭人调侃,比如因为性子比较温和内向很难招架来自外界的恶意等等。我应该还算聪明吧,毕竟去了不久之后成绩这方面赶的很快。生活方面就一言难尽了,糟糕的宿舍关系,小团体,自下而上,老师的师德同样不怎么样,我几乎忘记那几年怎么过去的了。

许是我呆吧,对于外界的好坏总是反应比较慢的,经过那几年也没有朝着坏的方向发展,反倒是更坚韧了。

16年,我刚上初中。

初中三年碰见的人和老师都是极好的。

成绩,生活一路顺风顺水。连最后的中考和预录取得的成绩都是极好的。认识的很多同学直到现在都保留着联系,有时候再次见面时聊着这些年,或者聊聊过去,直观带来的感觉都是很好的。

那时候发生过很多,比如六班和八班的老师,六班八班几名共同的同学,八班时的宿舍,八班时交到的朋友等等这些是迄今为止最难以忘却的回忆。

19年,高中了,我走了三年的下坡路。从初进校时的七八十名,到高考的两三百名。

网课的一年半大概是在疯狂的玩中度过的,高三那年很想提升上去,一整年的挣扎无果。有的事一直不太敢讲,后来跟有些高中同学聊的时候,发现原来很多人都有那样子的想法,“我曾经也想过一了百了”。直到高考成绩出来后,虽然很差,不过我许是真的释怀了。接受自己去到了靠南边的一个末流211,至此,理想化为灰烬。

高中时连班级同学都不太熟悉,宿舍关系也比较一般,最后还在联系的之后当年的一个前桌和一个舍友,联系频率比较低。

最后高中的一切尘埃落地的时候,我退了班群,也从未参加过一次高中同学聚会,这段回忆基本彻底被我抛弃了。

22年,上天真是眷顾我,但也不知这眷顾是好是坏。

释怀意味着看开,不意味着我放弃生活。绩点,班委,校级组织,竞赛,志愿各个方面我都参与了,无论怎么样,多尝试些,多见识些,才能知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。那年的气运实在太好,更方面都算得上小有成绩,甚至于实现了一个极小概率的跨越。

24年,大三上了,大二一整年已经消磨了大一时对于大学的热情了。

不过我觉得已经在形成了一个自己能够自洽的逻辑了。

朝前走,好好生活,

在完全了解自己内心的情况下,顺应着自然发展走自己的路。

我认为这就是当前我所认知的最好的生活节奏了。

我一定始终会保持一份认真的生活态度。

普通的小镇做题家,走着一条起起伏伏道路,不断的寻找生活的意义。从前受困于农村和城市的差距,现在受困于学校和社会的变化,看得出来有在往前走了,这就够了。

看看这些天吧,

在无趣的生活里寻找着琐碎的快乐。